平江長壽街風景名勝眾多,塘口村的仙姑崖,奇峰矗立,異洞清幽,一線天危崖千尺,照天燭直插天際,仙人下棋、仙人賣肉、送子巖、天井香、藏軍洞橫列其中,吸引著遠近游客;夜合山兩山并立,中間僅容一人過境,古謂朝開夜合故名,現修筑為水庫;三峰疊嶂、九曲清溪是昌江八景中的二景;還有防御工事昭公山、黃土潭、道院洞碉堡三座;有蜂窩寨、西寨、燕崖寨等古寨堡,現寨址猶存。
話說宋朝寶佑年間,至1253年,地處汨羅江上游、平江縣東部的古江洲,出現了106歲的張袁氏、103歲的鄧黃氏、100歲的魏測三位壽高老人,傳任知縣王有先以轄地有三個“人瑞”是國家祥瑞為名,上奏朝廷,皇帝宋理宗賜此地名為“長壽里”。
元末,長壽里有位叫翁伯文的老人壽高“三甲子”,在慶壽當日,正逢劉伯溫途經此地,前往祝壽,劉問其長壽之秘訣。翁老令家人取出一錦囊,劉打開一看,上寫四句偈語:“壽年三甲子,眼觀九代孫,若問送終子,江西劉伯溫?!眲⒛詈罄先思春Χ?。劉伯溫十分感動,即賜長壽里為長壽街。
建于清乾隆41年的河南橋,至今200余年仍巍然屹立。此橋四墩五拱用豎條石塊和石灰漿砌成,中間拱上置有一個石牛頭,據傳當年建橋者曰:石牛吃水,長壽街全淹,作為防洪最高水位標志,造福長壽。
西溪橋,建于清乾隆49年,距今有近200年歷史,據傳為山上屋一寡婦捐資所建,也無詳細文字記載,僅有橋頭石碑刻記著建橋人為方楊氏率男大中、大斗等5人和建橋年代。此橋為單拱式,水面上半圓拱,水底倒半圓,合起來一個大圓圈,稱“西溪拱月”。
上世紀50年代,長壽原中街協生祥后園仍保存有宋朝栽種的距今千年的古樟樹,1958年大煉鋼鐵時被毀。衙巷里現有明清時期栽種的銀杏樹,次青巷、低坪大屋的古楓樹,這些參天古樹成為了鳥兒棲息的天堂,每到黃昏時,群鳥歸巢,百鳥和鳴,極為壯觀。